中国滥用抗生素,小儿看病难、看病贵
我相信大家看到这张图片很心疼,孩子生病家长很无奈,恨不得替孩子生病,有一种方式就是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自愈力唤醒者!
看看这张图:国务院副总理(女:刘延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男:王国强)
医院小儿推拿医疗资源的短缺,已远远不能满足患儿家长的需求,并且小儿推拿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防病保健,到医院进行小儿防病保健推拿不但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增加家长经济负担。因此,在目前中国滥用抗生素、小儿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背景下,小儿推拿完全符合家长和患儿的需求,必将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和社会价值。
小儿推拿在中医学中历史悠久。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普遍存于各大古文明中的一种育儿艺术。埃及古老的医学经典里就有利用按摩来治疗婴幼儿哭闹不止的记载;印度最早的医学典籍中也列举了很多利用按摩帮助患儿回复健康的事例;而哥伦比亚人更是受袋鼠哺育法的额影响,把婴儿直立着包裹在母亲胸前的衣服中,和母亲形成亲密的肌肤接触,结果发现,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婴儿睡得更熟、更香、更少哭闹,学步也较其他婴儿要早。墨西哥人也经常会用按摩的方式治疗婴幼儿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腹泻及呕吐等症,效果均非常显著。
在中国,小儿推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小儿推拿学是研究婴幼儿生成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科学。它属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的婴幼儿按摩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特定的手法和穴位进行调理,其推拿的对象是指1周岁以内的婴儿以及1-14周岁的小儿,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小儿生理和病理的特点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且有很多特定的穴位,因此,小儿推拿也就有别于成人按摩,诸如推拿手法、常用穴位、常见疾病、按摩适应证、禁忌症等都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推拿为什么会被现代医学重视1小儿推拿降低压力,增强免疫力
不管是早产儿还是新生儿,在接受正规的推拿之后,唾液、血液、尿液中的“压力激素”都会明显减少。“压力激素”是人在面临危险时产生的激素,在压力激素产生的同时,为了积累足够的能量,人体免疫功能会被抑制。所以经常为小儿推拿可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2小儿推拿促进婴幼儿生理发育
能经常接受推拿的婴幼儿,数学运算的能力普遍增强,错误的概率比没有接受推拿之前下降了50%,速度翻了一番。且肠胃蠕动也很正常,极少有便秘的情况发生。其他的例如眼睛追随运动、手指运动、听觉反应等也明显灵活了许多。
3小儿推拿促进婴幼儿安然入睡
专家告诉我们,经常接受按摩的婴幼儿无休止苦恼的情况比较少见,夜间也比较容易入睡。在现今社会,婴幼儿按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护理习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小儿推拿也必将日臻完善,并为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4小儿推拿让孩子远离抗生素
小儿推拿是一种良性的、有序的和具有双向调节性的物理刺激,易被小儿内脏或形体感知,从而产生功效。小儿推拿的作用具体可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具有“有病治理,无病防病”的功效。
临床证明,许多儿科疾病应用小儿推拿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无论是对于小儿常见病,比如发热、腹泻、感冒,还是小儿慢性病,比如便秘、咳嗽、营养不良、厌食、遗尿等,小儿推拿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小儿推拿不使用药物,又能够起到用药的作用,有时比用药起效还快、疗效还好,没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还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的难题。因此,我们说,小儿推拿可以让生病的孩子少打针、少吃药,尽快恢复。只要疾病确诊无误,按照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来施术,小儿推拿也是安全的。
搓摩胁肋
搓摩胁肋
用两手从两腋下搓摩至天枢穴处,往返操作50~遍。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积。
推揉中脘
中脘位于脐上四寸。用指端或掌根按穴称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旋摩称摩中脘;用食指和中指自喉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又称推胃脘。
揉~遍,摩5分钟,推~遍。
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多与按摩足三里、推脾经合用;推中脘主治胃气上逆,嗳气呕恶。
推揉中脘
分推腹阴阳
分推腹阴阳
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或上腹部两侧。用双拇指自剑突下分别沿肋弓下缘分推~遍;或自肋弓下缘分推至脐部两侧5~10遍。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
摩腹
用四指指腹或全掌着力作顺时针旋摩腹前腹壁,每次5分钟。主治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疳积。常与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为常用小儿保健手法。
揉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肚脐或脐周部,称揉脐;自脐直推至小腹或反之操作,称推脐;用拇食中三指抓住肚脐抖动,称抖脐。揉~遍,推遍,抖5~1
0遍。
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
操作上常将揉脐、摩腹、上推七节骨、揉龟尾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推脐常用于腹胀、尿潴留。抖脐常用于肠梗阻、肠套叠、腹痛。
揉天枢
天枢位于脐旁两寸,揉天枢就是用食指和中指分揉两穴50~遍。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揉丹田
丹田位于小腹部,或脐下2寸与3寸之间。用掌根揉50~遍,摩5分钟。
揉摩丹田能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脱肛、遗尿等,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合用。
揉丹田对尿潴留有效果,常与推箕门、清小肠合用。
揉天枢
揉脐
揉丹田
拿肚角
拿肚角
肚角即两旁大筋。拿肚角即用双手拇食中三指分别同拿两穴3~5遍,中指按揉30遍。
拿肚角是小儿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应用,特别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此法刺激性强,不可多拿,一般列在最后操作。
小儿推拿(调理对象:0-12周岁以下的儿童)预防保健项目包括:
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保健类:益智、助长、增强免疫力功能。
杨老师常年招生:爱好中医小儿推拿,艾灸,刺血,中医基础理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推拿穴位,功效!我们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手把手教学,开业指导。
咨询杨老师
咨询张老师
督灸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