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茁壮成长,不易生病的秘密 [复制链接]

1#

现在的宝妈们喂养宝宝一个比一个细心,为了宝宝能健康成长,到处查询各种资料,学习各种科学喂养方法。按理说一切都做到位了,宝贝们应该按照妈咪们想象的那样个个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才对,可是宝宝还是却湿疹、腹泻、便秘、发烧、咳嗽、哮喘、口疮、盗汗、厌食,发育缓慢(肌肉不多)、肥胖、睡觉不宁等等各种问题,明明各种补充了一检查却发现又是缺钙,又是缺锌,又是缺铁,又是缺维生素。。。。。。到底什么原因呢?不卖关子,想要宝宝健康茁壮成长,不易生病就请耐心看完本文,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无知,耽误了宝宝最关键的生长时间。

内经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打从宝出生开始健康、生长就与脾有了根本的关系了。脾是人的基础,属土,所以是根基,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而98%的宝宝都有脾虚的症状。

小儿脾虚可能表现有:湿疹、*水疮、鹅口疮、*疸、手脚潮湿等这是表征。还会引起便秘、腹泻、痰多咳嗽等这是内症。缺乏微量元素在西医看来可以引起的问题,在中医看也是因为脾虚,吸收不好。所以脾虚直接的问题是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如缺钙会引起的佝偻病、盗汗、易惊,等问题是脾虚造成吸收不好,所以不谈西医的说法。脾虚的症状还有盗汗、发育迟缓(特别是肌肉不多)、肥胖、睡觉不宁、露睛。小孩生下来,脾胃是第一个经受压力和考验的系统,所以也是第一个要巩固的系统,脾胃好了,其他系统才有充足的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般调理得当,1岁以后脾胃就基本长成。2岁左右就可以承受各种压力了。但大多数宝宝没有做到,因为前面说的那些症状,可以用西医的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方法掩盖脾虚的事实所以延误了补脾时机。延误补脾时机造成的后果,主要是发育不好、脾虚易感、甚至咳嗽哮喘。一般脾虚会在3个月到1岁期间表现明显,6个月以后是最佳的补脾时机。不是所有小孩都真的脾虚,但小孩的脾胃都肯定先天稚嫩,很多孩子的脾胃是后天喂养不当导致脾虚,再加上治疗不当,脾虚就加重了。一般是小时候脾虚,之后总是感冒,再之后习惯性咳嗽,诊断为哮喘,用了激素就真的终生哮喘。所以脾虚引发几乎大部分问题。

脾虚的几个阶段: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如*疸、鹅口疮等。这实际上是脾热引起的胎*。古代中医有拭口的传统,根据胎*情况用甘草或*连拭口,即用纱布蘸这些水给宝宝含。并不是所有宝宝都会有胎*,但有胎*的宝宝没有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脾虚,伤了脾胃,造成发育缓慢。所以很多得过*疸的宝宝后来容易长得慢。这是第一个脾虚的机会。第二个是3个月左右,这时候因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长长期过量喂养,造成脾胃积劳成疾。也有因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饮食过分的原因。这时候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原因。看宝宝的舌苔都会白厚,因为脾胃积食了。这时候并没有问题,严重的问题是这时候处理不当造成的。多数宝宝这时候腹泻、湿疹、鹅口疮等问题,都因积食造成脾胃湿热导致。但一般的治疗方法是外用药,或吃止泻药或当肠炎治用抗生素,这时候应当消积去湿热

第三个脾虚的机会是添加辅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多,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医院一般选择吃益生菌和其他帮助消化的东西。第四个机会是1岁以后,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没有调养好,宝宝再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虚,这时候导致脾虚的多数是看上去身体健康、食欲旺盛的宝宝。在这个阶段,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特别是表现为热症的发烧,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情况。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及时发现积食情况。

积食引起的症状脾胃是一个系统,脾为藏,胃为腑,可以理解为,脾是炉子、胃是锅。脾胃麻烦多,调养最重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脾胃并不包括肠道,而且脾胃并不是解剖所说的器官,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并不仅仅在肚子里,它遍布全身,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问题都出于脾。所有前面说的问题,都需要以健脾为基础。

基本的健脾方法基础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早纳五谷、多用杂粮很多妈妈喜欢撑胖小孩,认为这样才健康,实际上这样容易伤害脾胃,留下后患。小孩的身体要慢慢调养,让脾胃逐渐适应。基本的方法是食疗和合理喂养

脾虚的各种症状

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2、脾寒3、脾湿4、脾实。前面说的1、脾热2、脾寒3、脾湿三个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霉的病。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水,也是湿热。

*疸表现为暗*,也是湿热。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舌苔*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舌苔裂开,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多吃生津食物就好。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脾热,*气上升,从口而出,
  所有脾气问题,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体,所以小宝宝的脾气和身体有很大关系。

看到这里,大家了解了宝宝生病抵抗力弱根本原因是脾虚引起的,正确的补脾、健脾才能保证宝宝抵抗力强不易生病,健康成长。

我是中医养生老师苗子,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从事养生培训工作8年,崇尚自然疗法,服务过上千婴幼儿,如果你喜欢我,请你和我一起来传播爱,让更多的朋友收益!(我是苗子,私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