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条件致病菌中,有一种菌群叫白色念珠菌(也称白色假丝酵母菌),平时寄居在:口腔、肛周、尿道、生殖道这些潮湿的位置,一旦人抵抗力下降,或者菌群生长失控,就会造成相应危害,这多见于小婴儿、老年,长期化疗或者使用抗生素患者!而小婴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致病最典型的例子。
那为什么会出现“鹅口疮”这种情况呢?
原因如下:
母亲:孩子出生经过母亲产道,并且现在有很多传统“坐月子”的习惯,很难保证乳母的个人卫生,人工喂养时,所用的奶嘴对宝宝的口腔黏膜是一种刺激,易导致机械性的表皮创伤,这进一步为白色念珠菌寄居创造了条件。
婴幼儿:随着运动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婴幼儿开始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霉菌带入口腔,造成外源性的白色念珠菌增加,引起感染。
其他因素:长期服用抗生素,或不适当激素治疗,或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如:化疗药物等各种因素,造成人抵抗力下降,菌群失调,霉菌疯狂生长,压制住正常菌群生长后,便易致病。
临床表现: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腔出现白色絮状物,不易清理,刚开始可能只是表现为白点,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白点会逐渐进展为白膜状絮状物,甚至弥漫整个口腔!对于孩子而言,还增加痛感,不愿进食,啼哭,因此,当孩子不愿进食时,需要检查口腔,警惕鹅口疮。当白色絮状物蔓延到咽部,甚至食道、呼吸道时,表现为吞咽、呼吸困难,如果侵袭入血,出现败血症,会导致全身症状,如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
一般处理:主要是指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消*。母乳喂养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保持孩子手及玩具的卫生;如有基础疾病,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
局部治疗:
1、制霉菌素:可将外用制霉菌素片50万U溶于ml生理盐水中漱口,或局部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制霉菌素锭剂。
2、碳酸氢钠:可给予1-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其可改变口腔酸碱度,消除残留的凝乳或糖类,而使口腔环境保持或变为碱性,以抑制霉菌生长。
3、0.2%氯己定溶液或1%氯己定凝胶:局部涂抹、冲洗或含漱。
4、西地碘含片:有高效、低*和广谱杀菌效果。
5、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硅铝酸盐,主要成分为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其对病*、细菌及其产生的*素有强固定、抑制作用,可修复口腔黏膜,并能发挥局部止痛作用。蒙脱石散可配成溶液局部使用,可与局部抗真菌药联用。
全身治疗:如果经过一般处理及局部治疗无效后,需口服氟康唑治疗;如果合并全身症状,需静脉用药。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