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发现宝宝嘴巴里长了白色斑点,或者片状的,误以为这是奶块凝结在口腔里了,但是你会发现它很难擦掉,如果强行擦掉的话,会留下不出血的红色创面,这其实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由真菌感染,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发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2岁以内婴儿最多见。
宝宝会因疼痛而拒绝吃奶,造成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
如鹅口疮扩散到口腔的后部,有可能“殃及”食管,这个时候,宝宝吞咽东西就会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因为怕疼,拒绝喝水而导致脱水。
得了“鹅口疮”,如何治疗:1、用弱碱性溶液,如1%~2%的苏打水清洗,涂擦冰硼油(中药冰硼散做成糊状蜜剂)、制霉菌素混悬剂等。在擦洗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以免伤到宝宝,导致感染。
2、涂药后不要马上吃奶,或进食后不要急于给小儿涂药(大概30分钟后方可),否则会引起宝宝恶心、呕吐。多给宝宝饮水,这样有利于将病菌排出体外。
3、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4、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以预防传播。
5、如发现宝宝口腔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咽喉堵塞,呼吸困难等严重状况,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注意事项1.不滥用抗生素
当宝宝患了鹅口疮后,有些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抗生素类药物。
正常情况下人的口腔内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如常见的乳酸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互相制约、互相拮抗,并保持共生状态,一般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破坏微生物的平衡,反而加重病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2.不涂抹紫药水
紫药水药名甲紫、龙胆紫,过去常用于鹅口疮的治疗,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但现在发现紫药水治疗鹅口疮有不少缺点:婴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口腔黏膜薄嫩,唾液分泌较少,口腔黏膜干燥,长时间涂搽紫药水后,可使口腔黏膜更加干燥而产生溃疡和明胶样损害;另外,口腔黏膜被染成紫色不宜观察病情的变化。
3.需彻底治疗,避免复发
用1%~2%的苏打水于每次哺乳前后清洁孩子的口腔,是治疗鹅口疮的有效方法。轻症患儿使用这种方法,病变2~3天即可消失。有些母亲看到宝宝口腔的病变已经消失,就立刻停药,这样容易复发。因为苏打水治疗鹅口疮只能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不能直接杀灭白色念珠菌。因此,用苏打水治疗鹅口疮时,在口腔内病变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4~5日。
......
“鹅口疮”是可以预防的
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每次在宝宝吃奶前,妈妈要把手洗干净,再用温水把乳头擦洗干净;
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奶嘴要保持清洁、干爽,及时消*,消*的方法可以煮沸消*。
其他喂奶用的物品,如小毛巾等都要与成人分开,每次用后煮沸消*,太阳晒干。宝宝的玩具、被褥、餐具等也要及时清洗消*。
让孩子多出去运动运动,来增强抵抗力。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欢迎宝妈们加入
“儿童安全用药交流“
?
长按图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