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
输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众所周知的“伏九贴敷”,就是体现“节气养生”的中医特色疗法,由外调内、养重于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什么是脾虚?
脾虚的病因:多与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情志失调等因素所致,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运失健。病久因气血化生乏源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中医认为:食物进入身体,要经过消、化、运三个环节。食物进来首先进入的是胃,胃是管受纳的,我们吃进东西,胃负责接受,好比收发室。胃把东西接收完以后做初步的处理,把完整的食物变成易于分解的小块。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消化”的“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
接下来轮到脾工作了,脾要把食物先化掉,食物本身并不是我们身体能够吸收的物质,比如白菜我们没法儿直接吸收,但是我们的脾可以把它给“化”成我们可以吸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化”,这是脾的功能。
中医有句话叫“四季脾旺不受邪”,这是医圣张仲景说的。意思是脾是人体正气的来源,任何时候,只要脾气旺盛,那么人体就不容易受邪。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需要家长时刻注意“保脾护胃”。
脾虚的阶段
宝宝生下来,脾胃是第一个经受考验的系统,所以也是第一个要巩固的系统,脾胃好了,其他系统才有充足的供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孩的脾胃先天稚嫩,加之后天喂养不当,就容易造成脾虚。
脾虚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如*疸、鹅口疮等。古代中医有拭口的传统,根据胎*情况用纱布蘸甘草或*连水拭口。有胎*的宝宝如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脾虚,严重者出现发育缓慢。
第二阶段是出生后3个月,这阶段因食量增加,或过量喂养,也有因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出现消化不良、湿疹、鹅口疮等症状,可看到舌苔白厚。因积食造成脾胃湿热导致。应当消积去湿热。
第三个阶段是出生后6个月,添加辅食之后,食物种类增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增加,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
第四个阶段是1岁以后,由于口味偏好出现暴饮暴食,或少食寡味,不能定时定量的吃饭,此时脾虚多是看上去身体健康、食欲旺盛的宝宝。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多为积食发热。这时候要注意的是饮食有节。
第五阶段是3岁以后,脾虚症状持续,不像之前时好时坏。因证型不同,脾虚表现也多种多样,或脾失健运而厌食,或脾气虚而面色少华及易感冒,或脾胃阴虚而便秘及消谷善饥。需要辨证论治。
秋分,将秋季平分,昼夜相等、阴阳相半,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阴阳平衡状态。此时气候变凉,一些脾胃虚弱的儿童易出现病情反复和加重。秋分节气,正值人体阳气收敛之际,尤其是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易出现完谷不化的腹泻,应注意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
成人脾虚
脾虚者,首先表现在胃肠道变化如便溏、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而后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脾虚表现及解读
(1)清晨起床,如果感觉胸闷气短、头晕脑涨时,说明我们的脾胃功能较为虚弱。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气短,动则气促等肺气虚的表现。
(2)刷牙时注意舌苔的变化。舌头的变化是脾的外在表现。健康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看上去很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轻薄且非常干净。如果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同时,在秋季,脾湿的人也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3)如厕时还应检查宿便的情况。如果出现宿便形状软烂、黏腻即为脾湿的症状,说明消化功能出现异常现象。(4)食欲也能看出脾湿症状。
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当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伤脾。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液体,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新的能量。大多数人在秋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却有饱胀的感觉,这也是胃强脾弱的表现。(5)脾虚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光彩照人,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健康满满。
这究竟是为什么?别人活力十足,健康美丽,而自己却像中了“*”一样,萎靡不振,满身的小毛病呢?
你还可以反观下自己,会发现经常困倦乏力,舌苔白胖有齿痕,早上不爱起床,饭后易犯困,头晕头痛等症状,看起来满身都是毛病。
如果你去检查,也发现不了什么重大问题;可是你可能每天都会受到下面这些小毛病的折磨:
通过上下面这张表格,只要你有一到两种对上符合了,那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你体内已经有湿了。这些小毛病,往往从西医上无法解释,但是如果你了解医典上的“湿、热、*”,就会恍然大悟,舌苔白厚,有齿痕这可能都是“湿、热、*”惹得祸。
什么是湿热*?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自古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
一个人长期被湿气困扰,湿气会久蕴化热,这就是医典上所说的“热”。身体受热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类似上火的症状,如:大便不成形、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牙痛、咽喉痛,头晕,头发油腻,苦干口苦,头发皮肤油腻......
*是人体内多余的垃圾,因饮食不节、居处潮湿等,造成体内湿热蕴积,热盛成*。
贴敷时间
第一次:9月23日—9月27日
第二次:9月28日—10月2日
第三次:10月3日—10月7日
贴敷疗程
共贴三次,每次任选一天
注意事项
1.皮肤对贴敷药物及敷料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2.特殊体质或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宜贴敷。
扶阳散
外敷
阳气者,若无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素问,生气通天论》。
阳气是生命的主导,若失常不固,人就折寿而亡。
[扶阳散]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气血运行,穴位,病灶直接给药,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炎消肿,祛除病痛,补充机体阳气,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是保健治疗内病外治绝佳好药,不经口服,不损害脏器,无任何*副作用。
欢迎转发本文,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行善积德,功德无量!!
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