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你们的小叶医生。
中医认为小儿时期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如初生之萌芽,均未达到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容易导致外邪的侵入。因此,应加强护理,否则就容易引起疾病。
作为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儿童中医保健推拿方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今天小叶医生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日常实用的推拿方法,以及分别都能起到什么功效,让孩子们都能够身体棒棒,不生病!
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2~5分钟。揉动手法应由轻到重缓缓按摩;
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
主治:腹胀,腹痛,便秘,腹泻,食积发热等。
摩腹法一般顺时针为泻,多用于便秘;逆时针为补,多用于腹泻。
注意小儿饭后不宜施术
捏脊
孩子厌食,夜卧不宁,生长迟缓,最好的自然疗法是捏脊。
捏脊方法:
捏脊的方法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重复5遍,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
捏完五遍后,要用手掌从上向下来回搓几遍,令其后背发红发热。天冷可以隔着衣服捏和搓。
最后还要在尾骨上啪啪啪拍三下。
作用:坚持每晚操作3-5遍,不但能增强孩子的免疫功能,用于健脾消积,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失眠,还能促进亲子感情哦!
注意:
捏脊时,最好是晨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
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
若以预防保健为主,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清除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
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按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的鼻翼两侧,在鼻翼旁外缘的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进行按摩时将两手指尖螺纹面置于迎香穴处,做旋转揉搓,每日3~5次,每次揉20~30下。
就是把两手的食指压在鼻子的两侧,然后揉揉揉,揉到鼻子两侧有发热发烫的感觉的时候,鼻子不通气就解决了。
作用:通利鼻窍、疏风解表、祛风通络、宣通鼻窍、也就是说:可以缓!解!鼻!塞!所以一定要坚持按揉哟!
按揉足三里穴
民间有句俗话,叫“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为什么说按揉这个穴位胜吃三只鸡呢?
足三里这个穴位,作为养生第一大穴位,每天刺激它对人体的作用很大,营养程度就像鸡汤一样滋补。
鸡汤基本上所有人都能吃,这足三里也是所有人都能灸,宝宝、孕妇、男性、女性、老人都可以按。
给宝宝揉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emmmmm……
这张图是不是有点复杂
那这张呢?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强壮身体。
主治: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泄泻,下肢痿软等症。
按揉四神聪穴
头顶正中是百会穴,在百会穴的前后左右一寸的地方各有一个神聪穴。常揉四个神聪穴,能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
方法:一手扶住宝宝的头,另一手的四指(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置于四个神聪穴上,轻揉两三分钟,一般约为30次。如小儿囟门未闭合禁用针刺及按揉法,可用掌摩法或掌揉法,操作时手法应轻柔,不使小儿头部晃动。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小儿多动症、大脑发育不全等。
注意:手法要轻柔,力度不要过大。
好啦,今天的小儿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就介绍到这里吧!
小叶医生的话:说明一下,由于小叶医生平时工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