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
宝宝出生2-3天后,你也许会注意到他皮肤发*,别担心,新生儿皮肤发*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的头一两个星期皮肤会发*,医学上称为"新生儿*疸"。
新生儿*疸主要分为: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
生理性*疸:正常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一般情况良好。
病理性*疸: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发展速度快,变化大,整体退*较慢,退而复现。
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判断是否是新生儿*疸:把宝宝带到有充足自然光线或日光灯(荧光灯、白炽灯)的屋子里,如果宝宝的皮肤挺白的,用你的手指轻轻地按压宝宝的前额、鼻子或胸部,仔细观察当你放开手指时按压处的皮肤是否显*色。
如果宝宝的肤色偏暗,那就检查他的眼白(巩膜)是否感染,如医院去测试*疸值。
宝宝*疸需就医现象:1、正常新生儿15天,早产儿3-4周还未完全消退
2、正常足月儿超过12.9mg/dl,早产儿超过15mg/dl
3、宝宝皮肤、巩膜、粘膜手心脚心*染,嗜睡,反应差等建议马上就医,然后遵医嘱治疗
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真菌感染所致,又称口腔念珠菌病、雪口病,以口腔、舌上布满白屑,形似奶块,状如鹅口。
症状表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擦去,强行擦拭可出现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严重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出现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鹅口疮的护理:首先需遵医嘱护理姐姐们接触宝宝前后,要记得洗手,用棉签或柔软纱布清洁口腔,不能太用力擦拭。
哺乳用品清洗干净后需消*,宝妈喂奶时,要记得提醒宝妈洗手,并用温开水清洗乳晕和乳头。
注意不能人为的去除白色附着物,否则容易造成舌面(包括味蕾)的损伤。
同时要注意鹅口疮会经过产道传播,所以孕期需积极防治霉菌性阴道炎。
湿疹
湿疹指的是特异性皮炎,俗称“奶癣”,是一种慢性、长期、反复发作的皮肤表现。
湿疹最先出现于脸部和耳部,其表面粗糙,基底发红,容易表现出脱屑和渗出。
湿疹护理:首先第一步,建议大家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找并确定过敏原,尽可能回避。
湿疹护理的原则是尽量少洗、少刺激,特别注意不要用热水与肥皂水洗,洗脸时也不要用力擦洗,用温水将眼部的分泌物洗掉,其他地方轻微擦洗即可。
对湿疹已结痂的宝宝,可涂抹婴儿润滑油,使痂皮逐渐软化。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揭去痂皮。注意保持皮肤湿润。患湿疹的部位要避免湿热和抓痒,因为湿热出汗会加重湿疹症状,抓痒可能导致局部出血。
湿疹是最常见的婴儿皮肤问题,一旦发生需要我们悉心护理,如果皮肤有破损需要遵医嘱用药,切忌擅自用药,姐姐们在护理工作中要特别注意,破损的皮肤不要随意用湿疹膏,以免加重病情。
发热
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应为36~37℃,若一旦测量体温超过37.5,则视为发热。
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也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
如果衣被过厚、室温过高,宝宝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通常不考虑是病态。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了,先观察一下宝宝的状态,如果宝宝吃奶、大小便、精神状态都正常,可勤测量体温,体温达38.5℃以下,要尽可能地多喝水,大多数宝宝在出汗后体温随着下降,也可以做温湿敷,反复几次,可有效使体温下降。
如果仍不退热,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些退烧药,并进行病因治疗。
护理措施1、物理降温:
宝宝体表温度在38.5以下我们可以优先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浴、温水擦拭(不可以擦胸腹、脚心)擦拭的水温为低于体温3-4℃,擦拭完毕,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如体温继续上升或者体温稳定,但精神状态差,要及时建议就医。
2减少衣物:
很多人在宝宝发热时喜欢用捂热退烧,但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很容易因为体温急剧上升而引发高温惊厥。那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适量帮宝宝减少衣物,帮助宝宝散热。
3增加水分:
增加水分也是很有必要的,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增加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或者添加了辅食的宝宝应该少量多次喂养温开水。防止脱水。
4增加体温测量次数
正常情况下我们建议一天给宝宝侧量2次体温,但在宝宝发热期,姐妹们就应该增加测量频率。保持1小时一次,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半个小时复测一次体温。
宝妈们要注意了,宝宝体温一旦超过38.5就需要就医除了上述这些问题,新生儿宝宝还容易遭遇胀气、肠绞痛、厌奶、长疹子等一系列症状.....这些都是宝妈们常遇到的问题,如果稍做的不对,或者是护理不当,都有给宝宝带来一定的病情加重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