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晴系呼吸,揭示哮喘的误区八十二
TUhjnbcbe - 2021/6/24 17:39:00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03899.html

误区8:病情一缓解就立即停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哮喘发作时特别紧张,积极寻医问药,一旦病情得到控制,进入哮喘缓解期后,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再哮喘,无明显症状就是治好了,也就不必再吃药了,结果是患儿气道的慢性炎症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稍有风吹草动,又会使哮喘“死灰复燃”。这是因为在缓解期间,支气管腔内仍有炎症潜伏,只不过是尚未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而未爆发。若是有感冒、运动过量、紧张、兴奋或气温变化、吸入冷空气和刺激性气体(如烟雾、气油味等)或接触尘螨、动物皮毛等诱因,便可能出现明显的哮喘症状。缓解期是需要继续治疗的,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从而降低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并且保护肺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9:孩子没有喘,就不是哮喘

很多家长经常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咳不喘,却被戴上哮喘的“帽子”?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哮喘都有喘息症状,有种哮喘叫“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以慢性咳嗽为惟一或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情况,应用抗生素无效,支气管扩张剂则能使咳嗽发作缓解。患儿多为过敏体质,多在婴幼儿时期患过湿疹,多数有哮喘家族史。所以,如果孩子长期咳嗽不好,又是过敏体质,家长应引起足够警觉。

误区10:不注意自我管理和监测,轻视肺功能检查

实际上,肺功能检查在哮喘的诊断中是最有价值的指标,也是金标准,它不仅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也可作为医生在治疗时判断疾病严重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通过肺功能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等,不注意认真记录哮喘日记,患者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自我感觉良好就忽视肺功能的检查,殊不知症状评估有一定的主观性,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会有差异,而肺功能是更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

误区11:哮喘患儿没有症状不需要复诊

评估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通过临床症状、缓解药物使用、是否影响活动等指标,评估症状控制属于良好控制、部分控制,还是未控制。如何进行降级治疗?如良好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可考虑降级治疗:减低剂量→减少频率→每晚1次→直至确定最低ICS剂量或LTRA→停药随访观察。如何进行升级或强化治疗?如部分控制或未控制,可考虑升级或强化治疗,直至达到良好控制。但升级或强化治疗之前,必须检查用药的依从性、吸药技术,是否有诱发因素的暴露,是否存在AR、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哮喘控制不佳的共存或伴随疾病。是否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整个控制治疗过程中是否有全身(如血压、身高、库欣综合征等)和局部(如咽部不适、声音嘶哑、鹅口疮等)不良反应,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指导,哮喘管理与防治教育。重点就与哮喘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哮喘本质认识、规避诱发因素、哮喘急性发作家庭应急处理等进行全面的自我管理教育。

误区12:哮喘孩子哭着做雾化,吸入药会更多

压缩雾化器最常见的错误有:

雾化治疗前30min患儿过度进食,雾化治疗前未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

雾化吸入治疗前涂抹油性面霜/膏,造成脂溶性药物在局部吸附;

雾化吸入时未选择坐位或半坐卧位;

每次雾化用量和吸入时间不充分;

雾化吸入过程中未垂直握持喷雾器以及雾化时面罩未紧贴口鼻部,造成漏气

雾化时患儿哭闹未采取合适的方式安抚或睡眠后雾化;

雾化结束后,未对器械进行清洁和消*以及长期使用一次性面罩,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pMDI最常见的错误为协调性差、吸气速度和/或深度不够、没有吸入后屏气;使用前未将气雾剂摇晃5~6次使用,使用第2剂药物未间隔30s。

DPI常见的错误为准备不充分,吸药前未尽量呼气,吸气结束后未屏住呼吸10s;在第1次使用都保装置时,未进行初始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晴系呼吸,揭示哮喘的误区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