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儿科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法,避免激素抗生
TUhjnbcbe - 2021/11/25 15:38:00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咳嗽1号使用方法。

咳嗽1号主治小儿外感咳嗽、憋气等。

使用方法:6月内小儿,每次1-2/3袋,每天3次;6月-1岁小儿,每次2/3袋,每天3次;1-3岁小儿,每次1袋,每天3次;3-7岁儿童,每次2袋,每天2次;7岁以上,根据情况,单独熬药。

忌口:服药期间尽量不要吃生冷、辛辣、油腻、甜食、零食等。

附:咳嗽1号精加工方法:

咳嗽一号其实并不苦,加了大枣、龙眼肉等。

如果中药喝不了的话,可以把一天喝的中药药包剪开,把药液盛在SUS不锈钢小锅里,加上5-12个左右切开的大枣,1-2片生姜,中火煮开后继续沸腾15-30分钟,将药液浓缩至原来的1/2,随后把药液滤出倒进碗里,待温度降低至80℃以下,兑上10-40ml蜂蜜或秋梨汁。经过上述方法加工处理后其口感就好了,可以分2-3次/天口服,饭后烫热喝。0-4℃保鲜保存。

二、咳嗽贴贴敷方法。

咳嗽贴主治6岁下小儿外感咳嗽、喘息、流涕等症。

贴敷方法:常规贴敷为双侧肺俞各贴1个,左侧或右侧风门穴贴1个。一般是晚上睡前贴,贴之前给贴敷部位皮肤抹上点儿油,让他一吸收,贴不了那么紧,第二天早上容易揭下来,胶布可以剪去一圈少留点,能粘住皮肤即可。

主穴:双侧肺俞、风门穴。

配穴:痰多加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喘憋加定喘穴或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

穴位定位:

1、肺俞穴位于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方法: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上方取穴标志:颈部前屈时项部最高骨性突起——第七颈椎,再向下数至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肺俞穴所在。

2、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方法: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三、腹泻贴贴敷方法。

腹泻贴主治6岁下小儿腹泻,尤其适合于虚寒型、脾虚泄泻。

贴敷方法:常规贴敷为双侧天枢穴各贴1个,神阙穴贴1个。一般是晚上睡前贴,贴之前给他抹上点儿油,让他一吸收,贴不了那么紧,第二天早上容易揭下来,胶布可以剪去1圈少留点,能粘住皮肤即可。

主穴:神阙、天枢穴。

配穴:腹胀加中脘;脾虚消化不良加足三里;恶心、呕吐加内关穴。

穴位定位:

1、天枢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2、神阙穴在肚脐中央。

3、中脘穴在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4、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5、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四、涌泉散主治小儿上焦火系疾病。

如霰(麦)粒肿、疱疹性咽峡炎、扁桃体炎、鹅口疮等。贴敷方法点开链接即可查看:改良涌泉散治疗霰粒肿、鹅口疮、疱疹性咽峡炎、鼻出血等火热系疾病,效果显著。

??中药贴注意事项??

1??做好的贴拿回去0-4度保鲜保存,用之前提前放至常温或吹风机吹热。

2??贴敷时间控制在6-10小时。

3??月龄小的宝宝皮肤比较敏感尽量先从短时间尝试,避免过敏、刺激皮肤。

4??贴敷之前可以抹点山茶油、润肤乳吸收以后再贴,保护宝宝娇嫩皮肤。

5??特别敏感的皮肤可以要求我换成凡士林和药粉。

五、感冒包用法:

感冒包用法:药包取1个,中午或者晚上煮了泡澡或烫脚。找一个SUS不锈钢锅或者砂壶,加入水浸透药包,药煮开后转小火沸腾20分钟左右,药液倒进泡澡盆或者烫脚桶兑入适量凉水,水温45度左右泡澡或烫脚,以能耐受为度。煮完的药包0-4度保存,等到第2天在重新煮药包,再泡一次。这样一个药包用两次,每次泡澡或烫脚20分钟,微微出汗最好。

注意:给小孩子烫脚的话找一个直径26cm左右,深度大一点的桶,这样烫脚的药液尽量控制到小腿肚子以上,效果好。

六、湿疹包用法:

湿疹包用法:药包取1个,中午或晚上煮了泡澡。找一个SUS的不锈钢锅或者砂壶,加入水浸透药包,加水多一点好,这样的话避免煮出来的药加凉水中和被稀释太厉害。药煮开后转小火沸腾20分钟左右,药液倒进泡澡盆加入适量凉水,水温40度左右泡澡。每次泡澡30分钟左右,有湿疹的地方多给洗洗。煮完的药包0-4度保存,等到第2天在重新煮药包,再泡一次。这样一个药包用两次,可以间隔2-3天在煮新药包用。注意:泡完澡无需用清水冲洗全身,直接擦干即可,随后抹上药膏,干性湿疹注意保湿。

七、脾胃包用法:

脾胃包口服+泡澡使用方法:①、将1个药包放入容器中(砂锅、陶瓷罐、食品级不锈钢锅均可),加入水没过来药包约10cm左右,再加上10多个切开的大枣(一般用新疆枣,比较甜,切开的好处是容易透发出有效成分)一起用中火煮,煮开后转小火继续沸腾20min左右,然后把药液倒出来差不多ml,早晚烫温热服用。一般1岁内小儿,每次60ml,每天2次;1-3岁小儿,每次ml,每天2次;3-6岁孩子,每次ml,每天2次;>6岁儿童,根据情况,单独配药。

②、煎煮过1次的①中的药包再加入足量的水煎煮,多加水中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沸腾30min左右,随后兑入适量凉水,待水温适宜时泡澡,每次泡约30min左右。隔1-2天泡1次澡。

③、忌口:生冷,辛辣,大油水。水果可以适当吃。

④、注意事项:对中药成分过敏者慎用。。

以上各种类型中药包煮了喝用左图小口径锅,泡澡用右图大口径的锅可以多加水煮,避免煮出来的药液添加凉水多了导致药液稀释过度。

疾病发病中医原理

任何疾病发病都是阴阳失调导致的,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是扶正祛邪,恢复人体正气(可以认为是免疫力),正气旺盛则可以战胜致病邪气,邪去则正复。从西医角度讲,就是通过调整人体免疫力去抵御外界病邪。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生病,而其为纯阳之体,生病后恢复也快。

小儿易患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表现——因肺居人体之上易受外邪侵袭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更容易感受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而生病。

小儿易患积食、腹泻、便秘等——积食多表现为舌苔白厚或地图舌、口中异味、发低热等;腹泻多表现为大便不成形、次数多、夹杂不消化食物,或有脓、血丝等;便秘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少,甚者大便干结如羊屎——小儿生理特点为肺脾常虚,脾胃虚弱容易发生腹泻。有的孩纸大便前面干后面稀,多为胃强(火)脾弱表现。

小儿易患鹅口疮、霰(麦)粒肿、咽喉疱疹等上焦火热病——小儿肝常有余,容易上火,有些孩子夜啼不安不仅要考虑是否缺钙还应考虑是否肝火太旺。

小儿易患湿疹等皮肤病——小儿皮肤功能发育不完善,加之受遗传(主要是父母患有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外界环境(主要是接触湿热、干燥等环境)、饮食因素(吃过多鱼虾肉、辛辣发物等等)等,造成免疫调节失常所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科系疾病中医特色外治法,避免激素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