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蜂入洞穴
功用:通鼻息,发汗
主冶:鼻塞不通,伤风感冒
按:本穴治伤风冒鼻塞或慢性鼻炎,呼吸不畅,若再加推清板门穴(平补平泻)疗效更著
2、少商穴
功用:通窍散结。
主治:喉痛,喉痹,惊厥等。
按:本穴对嗓子痛,急慢性喉痹,乳蛾,声带水肿以及惊厥等症,用之有效。一般轻
症可用掐法,如病情较重可用针刺放血。
3、中冲穴
功用:通窍散结。
主治:初生儿窒息,急惊风,癲痫等
按:本穴为急救时常用穴之一。如掐时患儿能哭出声的,面色虽苍白,可救,若掐后
患儿面色虽微红,但无啼声的,其证多险。
4、内劳宫穴
功用: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一切实热症皆可用。
手法:以中指端点在患儿手掌中心处,微用力后迅速抬起
6、阳池穴
功用:降逆,清脑,止头痛。
主治:头晕,头痛,惊风,癫痫,大便秘结等。
7、曲池穴
功用:通瘀散结,活血脉,止痹痛。
主治:上肢瘫痪、麻木,胳膊不能抬举,手指伸屈不灵活和疼痛等。
8、大椎穴
功用:解表,清上焦热。
主治:感冒发烧,头昏,肺气肿,呕吐,牙龈肿痛等。
9、天突穴
功用:点法,可催吐;捏挤法,可降气、止喘咳以及恶心等,又可抑制痉挛性咳嗽。
主治:点法治疗痰涎壅盛,以及食入有*不洁之物,点之可使之吐出。捏挤法对肺炎
呼吸不畅,急性喉痹,百日咳,痉挛性咳嗽等有效
10、天枢穴
功用:行气消腹胀,助消化,止泻等。
主治:慢性痢疾,慢性消化不良,水泻,腹膨胀,水肿,肠麻痹等。
11、神阙穴
功用:散结气,消郁滞,除膨胀,散凝寒,止腹痛及一切腹泻。
主治:一切腹痛(食、寒、虫痛),腹鸣,腹胀,脾虚泻,疝气,脱肛,寒痢及一切
泄泻等。
12、气海穴
功用:引痰下行。
主治:胸膈不利,痰涎壅结不降。
部位:在脐正中直下一寸五分处
如见患儿腹泻少用或不用本穴
13、涌泉穴
功用:清脑降逆,引上焦之热下移。
主治:头痛,呕吐,目赤,视物不清以及痰涎壅盛、鹅口疮等。
按:如伴有腹泻的慎用本穴。
孩子成长路上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