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婴幼儿开始喝奶后就开始有口腔清洁的需求,尤其是4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水分摄取的主要来源为乳汁,因此残留在口腔中的奶垢及舌苔容易滋生细菌并产生异味,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感染,严重将变成鹅口疮。
从新生儿阶段就可以开始为婴幼儿清洁口腔,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更是让新生儿从小习惯清洁口腔的感觉。
婴幼儿的口腔清洁要注意什么问题?小宝宝刷牙有哪些步骤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如何为婴幼儿口腔清洁。
专题婴幼儿口腔清洁01婴幼儿口腔清洁的必要性一般婴幼儿第一颗牙在6—7个月大时长出,周岁可长出6—8颗乳牙,但长牙时间和顺序因人而异,通常只要在满周岁前长出牙齿,都属于正常。
长出乳牙后可以选在饭后1—2小时进行清洁,以避免吐奶、溢奶的情形发生。
要为宝宝彻底做好牙齿清洁的工作,才能维持口腔健康,预防奶瓶性龋齿的发生,若是无法在用餐后替婴幼儿清洁,至少睡前也必须完成清洁工作。
02婴幼儿的长牙期进入长牙阶段时,伴随牙龈痒或牙龈肿胀带来的不适感,婴幼儿的情绪会变得烦躁、难安抚,也容易因为常流口水,导致下巴或嘴角产生红疹,此时照顾者需要多一些耐心,协助、陪伴婴幼儿度过这个必经的成长期。
婴幼儿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长齐20颗乳牙。长牙顺序如下图。
03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一种口腔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感染鹅口疮的婴幼儿牙龈、两颊内侧、舌头上或上下唇内侧出现类似奶垢的白色斑点或奶块样的膜样物。
04小提示①有些照顾者为了安抚婴幼儿,喜欢让他们含着奶嘴入睡,不仅限制了正常的唾液分泌,还会对婴幼儿日后牙齿的生长造成影响。如果新生儿一定要含着奶瓶才能入睡,至少奶瓶奶嘴必须先清洁干净,并且只能装白开水。
②婴幼儿长时间吸吮装在奶瓶里的奶、果汁等,使牙齿长期处于酸性的环境中导致细菌感染,进而在上腭门牙产生奶瓶性龋齿。
如何为婴幼儿清洁口腔呢?
婴幼儿口腔清洁01用物与设备洗手液、擦手纸、垃圾桶、牙膏、牙刷、漱口杯、温开水、抹布。
02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
照顾者先用洗手液搓洗双手起泡,冲洗干净后,用擦手纸擦干。
2.示范过程
(1)准备刷牙。
操作:照顾者请婴幼儿手拿牙刷,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口述:“宝贝,现在我们要开始学刷牙了,请你拿好牙刷。”
“对,就是这样,你做得很棒!”
(2)清洁上(下)排颊侧牙齿。
①刷毛位置——垂直放在牙齿与牙龈交接处并轻压。
操作:请婴幼儿手持牙刷,刷毛垂直放在上牙床左(右)后方的颊侧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并轻轻下压。
②刷牙方式——牙刷左右摆动,刷毛不动。
操作:轻轻左右摆动牙刷但刷毛不要移位,不要用力来回刷牙。
③刷牙方向——由一侧的左(右)至右(左)依序刷牙。
操作:由颊侧牙面一直刷到另一侧臼齿咬合面,依序前进不可遗漏。
④刷牙颗数及次数——每次两颗,各刷10次。
操作:每两颗牙齿来回刷10次,直到所有上排颊侧牙面以及臼齿的咬合面刷完。
⑤配合牙面弧度,调整拿牙刷的方向。
操作:在刷牙时,因牙面有弧度,可以稍微调整顺手的姿势与角度来刷牙。
(3)清洁上(下)排舌侧牙面及臼齿咬合面(与颊侧牙齿的清洁方式相同)。
臼齿咬合面也要刷到(4)漱口。
操作:拿起漱口杯,含一口水再吐出来。
口述:“我们现在来漱口,含一口水再吐出来。”
(5)整理环境。
洗牙刷、杯子。
操作:在水龙头下将用过的杯子和牙刷一起洗净。
①甩牙刷刷毛水分。
操作:将牙刷刷毛在洗手池内轻轻甩干水分。
②牙刷朝上放置漱口杯内。
操作:将甩好的牙刷刷毛朝上,放入漱口杯中。
3.整理归位
操作:放好漱口杯、用抹布擦拭洗手台,抹布洗净拧干后归位。
新生儿口腔清洁具体可以如何操作呢?我们来看一下操作视频。
视频:新生儿口腔清洁本期内容选自复旦大学出版社《0~3岁婴幼儿照护与保育》一书,徐千惠主编,出版时间:年9月。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络后台。推荐阅读作者:徐千惠主编
定价:45元
本书作者将多年来考察学习国际及我国台湾地区各婴幼儿托育机构的实务做法及亲身在两岸教授婴幼儿照护与保育人才培训的丰富经验,结合我国托育中心的实际做法,编写为照护与保育婴幼儿所需的专业教材,是一本科学的、实用的专业化教材。内容共分为婴幼儿身心发展与保育、婴幼儿饮食与营养、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及婴幼儿常见症状护理与安全四大模块,不仅可作为照护与保育婴幼儿的手边书,也期许成为所有幼教人持续成长的优质资源。
REVIEW往期回顾1、怎样给婴幼儿测量身高
2、冲泡奶粉的小技巧
3、如何给婴幼儿添加辅食
3、宝宝沐浴有技巧
好多人说找不到“幼师宝”啦!大家一定记得给我们加“星标”哦~同时记得点赞和“在看”支持哦~
图书编辑:查莉